無與「倫」比 滿城歡呼倫敦馬|跑馬去英國|RUN UK

無與「倫」比  滿城歡呼倫敦馬|跑馬去英國|RUN UK

跑進倫馬龍和道一刻,  兩旁市民聲嘶力竭。

跑進倫馬龍和道一刻,兩旁市民聲嘶力竭。

我可能是本屆倫馬最後一個報名的人。

事緣二月底大阪馬期間,知道雷丁(Reading)的香港人跑會Harbour Athletic Club有一個名額供會員抽籤,膽粗粗一試又竟然抽中。繼去年柏林馬一擊即中後,今年又中倫敦馬,移英之後,跑運好得沒法再好。

為了認真備戰,早前去日本跑完大阪馬後,先休息兩星期,再練習七星期,以為無問題,但原來仍不足夠。沒料到頭兩星期的長課唔夠力要切,最後只得五星期認真練習,長課未上過30km就要上馬,未跑已經知道無可能跑出好成績,只望有奇跡可以捱到35km後才抽筋。

比賽當日有8-10度,天朗氣清,十分適合跑步。為了避開人潮,晨早我由酒店跑3k去起點當熱身。起點設在倫敦東部格林威治的山丘上 (即是格林威治天文台附近),到達時已經人頭湧湧,由於公園面積廣闊,絲毫不覺擠逼,有足夠空地拉筋熱身,只是春寒料峭,沒穿上保暖衣物就要多點熱身。

倫馬有紅、綠、藍三個起點,我要去藍色起點,第八批出發。隨著公園大螢幕播出精英選手起跑,參加者慢慢齊集起點,待10時半準時出發。藍線的好處是沿途平坦,不過當時沒細心想這些細節,我只知道那一剎那,我是站在本初子午線上起跑(其實是零經線前十幾米),十分感動。

藍起點在民居前,兩旁居民早已聚在兩旁拍手歡呼,然後一直緩緩落斜,至3-5k左右才與另外兩線匯合,再一直跑去著名地標Cutty Sark (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帆船,也是19世紀最快的商船,象徵大不列顛的黃金年代)。在Cutty Sark之前,因為路窄無法加速,但慢慢跑好處是可以肆意享受兩旁群眾的聲嘶力竭的歡呼吧。

過了Cutty Sark,代表已經完成10km,之後的路面寬闊不少,可以略為加快,預備迎接下一個高潮位「塔橋」(Tower Bridge)。塔橋位處20km處,是倫敦著名地標, 想像一下, 在兩旁數以千計的群眾夾道歡呼下過橋,我們尤如大軍出征,是何等聲勢?

過了塔橋,代表差不多完成半馬,然後就要轉入金絲雀碼頭。這段路顯得略為平淡,但因為少觀眾,可以稍稍回氣,下半段由金絲雀碼頭核心地段開始,迎來的是更喧鬧的歡呼聲。

在不停的歡呼和尖叫之下,很快又會經過塔橋,前面是舊金融區,這代表已經跑了超過33km,正式進入尾聲。倫敦的市中心果然不同凡響,粗略估計由此至終點,不下數萬人夾道歡呼,沸騰之處可想而知,根本無從慢下來。

渣馬有龍和道,倫馬在36km處也有,而且是兩條連續的小型行車隧道,最終奇跡並沒有出現,我在此開始抽筋。第一次抽筋,有位市民輕拍我手背,對我說well done;到了第二次,另一位市民輕輕和我說you are amazing!我只好努力上路,怎可偷懶?

設在本初子午線上的起跑處。

設在本初子午線上的起跑處。

終點林䕃大道的紅色路和保暖斗篷顏色出奇地配合。

終點林䕃大道的紅色路和保暖斗篷顏色出奇地配合。

年的獎牌特別靚,有齊沿途所有打卡位。

今年的獎牌特別靚,有齊沿途所有打卡位。

到了最後衝剌,一邊是泰晤士河,另一邊是各式地標,一條大直路直衝。右邊先經森麻實大宅,之後是蘇格蘭場,左邊是倫敦眼和南方中心,這一段路最 也是高潮, 此起彼落的打氣聲推動下,終於到了大笨鐘,只剩下最後1.5km。跑到白金漢宮前, 我故意放慢腳步,然後抖擻地進入最後終點,當腳踏紅色的林蔭大道時,感覺到與歷代傳奇跑手踏上同一地段,簡直以為與事頭婆同在。

最終,在終點一遍紅色下完成賽事,雖然35km開始抽筋,但在滿城市民支持下, 以20秒之差PB了,算對自己有交待。

無比較就無傷害,一個好的馬拉松是什麼 ? 倫敦馬拉松就是最好的說明,除了歷史和景色(由格林威治天文台一帶開始到白金漢宮結束),最重要的是夾道歡呼的市民,沒有他們,我應該無法PB,也不會再三回味。倫敦馬拉松的氣氛無與倫比,是我唯一跑完立即想Encore的賽事。

執筆之際,倫馬賽會宣佈2025年有84萬人入籤競逐17000個名額,中籤率只有2%,希望我的運氣能延續到下年。

Text、Photo:黑啤
Design:Warren
原文刊於《運動版圖》2024年6月號